
【前言】
2021年3月份,美国新总统上任后,中美两边终于坐下来,聊了聊。在这次聊天里,咱们国家的外交高手杨洁篪,说了几句特别有力量的话,让中美两边都感到很震撼。
“美国没权利在中国面前炫耀实力。”杨洁篪讲出这句话的时候,正值辛丑年。
一百二十年前,就是辛丑那一年,清朝政府已经穷得叮当响,弱得不行,被迫在那帮列强的逼迫下,签了《辛丑条约》。那时候,咱们根本没有说“不”的底气,就连想商量商量,都得看人家的脸色行事。
在这次中美高层战略对话里头,美国没法再像以前那样随便给我们施加压力了。中国现在有了和美国,还有世界上其他国家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实力和地位。
在中国“外交新阵容”闪亮登场前,大多数人心里头的中国外交形象,就是“联合国里的弃权高手”、“碰到事儿就犹豫,然后就大声抗议”、“说话拐弯抹角,太藏着掖着了”。
但那些整天在国内嚷嚷着要让中国更强硬的人,压根没想过,咱们国家外交上最冲那会儿,其实正是中国最不容易的时候。
银河号风波、南斯拉夫使馆被炸、南海飞机碰撞事故……这一连串的屈辱事件,反映的都是中美间那带着血泪的冲突,也是咱们国家经历过的最为艰难的一段时光。
特别是在1999年那会儿,美国朝咱们中国驻南斯拉夫的大使馆发射了五枚导弹,结果很不幸,邵云环、许杏虎、朱颖这三位同志牺牲了,馆里总共有二十多个人受了伤,其中六个伤势特别严重。
【一、巴尔干之殇】
1999年那会儿,美国带着一帮北约里的所谓“民主伙伴”,没跟联合国打招呼,就直接对南斯拉夫联盟动手开炸了,这一炸,巴尔干半岛上的科索沃战争就轰轰烈烈地打响了。
约瑟普·布罗兹·铁托,那位让巴尔干半岛实现奇迹般统一的领袖,离世还不到二十年,南斯拉夫这个汇聚众多民族、文化和信仰的社会主义大国,就四分五裂,变得支离破碎。
巴尔干半岛上,有个曾经的强国叫南斯拉夫联邦,那时候的它,实力硬气到能和苏联平起平坐。他们的南斯拉夫军队,跟咱们的战士一样,都是在真刀真枪的战场上历练出来的勇猛之师。
南斯拉夫居然没跟苏联站一边,他们放开手搞经济,愣是没让那成堆的钢铁大军踏进贝尔格莱德半步。
说白了,苏联就算觉得自己稳如泰山,也看不惯布拉格之春那出戏,更不用提南斯拉夫这个同样是斯拉夫血脉,却没加入华约的兄弟了。
不过,巴尔干半岛上的南斯拉夫人,他们倔强地扛住了苏联这位社会主义老大哥的施压,坚持着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,并且在70年代,经济还迎来了大发展,一片欣欣向荣。
说白了,以前的南斯拉夫联邦,在某些地方跟新中国有点像。它们从成立到解散的过程,对新中国来说,就像是过河时能当个参考的浮桥,能学点经验。
但可惜好时光总是短暂,铁托一走,各个联邦间的民族和文化矛盾就越闹越大。加上石油危机让出口大减,进口成本狂涨,整个联邦慢慢开始有了散伙的迹象。
1989年,塞尔维亚没管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不同意,对科索沃的阿族人进行了大规模的驱赶。从那以后,这三个地方之间的关系就越来越紧张了。
到了1990年年底的时候,各个地方都自个儿收起了关税,联邦政府呢,一分钱税收都捞不着了。这么说吧,南斯拉夫其实已经没啥实质存在了。
1991年6月份,南斯拉夫那边打起来了,巴尔干半岛从此就陷入了好长时间的战乱;到了1992年,南斯拉夫联邦正式宣布散伙,南联盟就是从里面分出来的一个国家。
1999年的时候,科索沃战争爆发了。在这场战争中,美国主要采取了大规模的空袭手段。他们使用了在“军备竞赛”期间研发的那些威力巨大的武器,对着曾经非常繁荣的巴尔干半岛,不停地轰炸,这一炸就是78天。
以前的南斯拉夫联邦真的挺厉害,不光军队强大,关键是他们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,简直没法动摇。从国家成立那天起,他们就从来没向外面的敌人低过头。
但现在,巴尔干半岛已经承受不住美国不顾军民、随意投掷的生命代价了……1999年6月9号,南联盟在美国拟好的和平协议上签了字,这意味着美国对科索沃的空袭画上了句号。
【二、无休止的心痛】
当美国打着保护科索沃的旗号,对南联盟的首都贝尔格莱德进行轰炸时,咱们中国,作为跟南联盟一样曾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,也是它的铁哥们,立马站出来,在国际场合严厉批评了美国和它的盟友们这种毫无人性的做法。
那时候,尽管很多国家都撤走了他们在贝尔格莱德的大使馆,咱们中国却一直坚持着,让中国驻贝尔格莱德的大使馆继续工作。这么做,就是为了明确表示,中国会坚定地站在南联盟这边,给予他们支持。
谁都没预料到,1999年5月8日那天,北京时间一大早,5点45分的时候,咱们中国在南联盟的大使馆,竟然出事了。
美方靠着高科技,把五颗导弹准确地打到了咱们大使馆的地盘上。其中四颗导弹直接穿过大楼就炸了,剩下的一颗,塞尔维亚那边过了整整五年才给挖出来。
事件发生后,美国那边给出的说法是这样的:这次的事,主要是因为军用的那张地图搞错了,再加上审核的时候没把好关,所以才不小心“炸错了”……
按照《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》的规定,谁要是打了别国大使馆所在的地方,那就等同于打了那个国家的本土,说白了,就是宣战。
美国给出的那个站不住脚的理由,真能让人信服吗?显然不能!就美国当时拥有的高超精确制导技术而言,他们所谓的“误炸”简直就是无稽之谈。
说白了,就算美国的技术水平没那么高,但从他们轰炸南联盟长达近两个月这事儿来看,如果一张错的地图真能让轰炸精准持续俩月,那也太不可思议了。
但是,就算明白“误炸”这种说法纯粹是胡说八道,又能有啥办法呢?海湾战争那会儿,美国可是给全世界都好好上了一课的超级大国,咱们中国能拿它怎么着?
1993年那回银河号的事儿,再加上2001年南海飞机相撞事件,还有1999年咱们大使馆被炸那档子事,美国那边回应的态度简直不要太横。咱们又能拿他们怎么办呢?
【三、不作为,难作为】
1999年5月8号那天,所有中国人都得记着。在南联盟,咱们的三位同胞——邵云环、许杏虎、朱颖,用他们的鲜血揭露了美国的狠毒,真是啥坏事都干得出来。
消息一到,所有中国人都怒了,心里也都不好受。可到最后,咱们还是选择了咬牙忍住。
改革开放后,国内经济刚有点好转的苗头,再看看咱们部队里的那些装备,离“现代战争”的标准还差得远呢,咱们只能先憋着这口气,忍一忍。
好多爱国的人跑到街上,聚在美国大使馆前头,就想要个明白,要个公正对待,可结果呢,啥也没捞着。
但在游行的人群里,那些眼里闪着泪光的人举起的标语,既不是仇恨,也不是愤怒,而是两行让人心里难受的大字:“安稳时要想到危险,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”。
大伙儿心里都明镜似的,咱斗不过美国,所以觉得憋屈;因为咱没美国那么强,咱的合理要求就被他们不当回事,给踩得一文不值!
九十年代,离我们其实没多远,那会儿发生了好多让人心里难受的事儿,谁能把那段历史的耻辱给忘了呢?但好在,这一切的苦楚在2001年12月11日算是翻篇了。
那天,咱们中国正式迈进了WTO的大门。就在那一年,除了咱们自己心里有数,外头的人谁也想不到,这个九十年代一直憋着一股劲儿的国家,究竟能搞出啥样的经济大动静!
现在生活确实变好了,但我们得记住九十年代那会儿,银河号上的船员们被冤枉得多惨,他们是怎么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硬撑了两个月的。还有那81192,没法回家,这事儿咱们也不能忘。
得记住那些嚣张又没品的外国敌人,他们满口胡言乱语,连自己都不信,却高高在上的把霸权当资本,厚着脸皮,满怀着恶意,瞅着我们心里有气却不敢发作。
“忽视备战必定陷入危险,过于嗜战则会导致毁灭”。挺过黑夜尽头那最深沉的黯淡,咱们得铭记,在那个最为困苦的时光里,正是那些勇士们守护着咱们的国家。
【结语】
在国际交往里头,说话狠不狠其实没那么重要,关键是要看狠话之后能不能跟上真格的行动。要是光说不练,喊得再响也只是嘴上功夫,没啥实质作用。
中国“外交天团”的成员们,平时说话其实并不像有些外国记者说的那样“盛气凌人”。他们大多数时候,讲话还是挺含蓄的,很有中国人那种特有的婉转味道。
不过话说回来,南斯拉夫那样的惨剧,咱们这儿是绝不会再让它上演了。因为咱们中国,是真有底气去采取行动——或者说,我更倾向于叫它“制裁”,而不只是说说“谴责”。
国家外交说白了,就是要保住自家的面子,说白了,就是要拼一拼在国际上的发言权。在实际操作中,这就是在争取让自家国家的声音能被更多人听到。
这种情况下头,就连“低调沉稳”都可能被人误读成“拐弯抹角”,而要是被人惹毛了,本该有的正常反应,一不留神就会变成“凶巴巴”的,那更是被看作不值一提的小插曲了。
1999年的时候,咱们国家在国际上说话的分量,跟那时候特别强大的美国比起来,那真是没法比。但现在呢,情况大不一样了,大家都对美国是个啥样的国家心里有数了。
以前那些自视甚高的美国外交人员,现在也得好好瞅瞅自己的国家了,他们得明白,“美国式外交”那套已经行不通,没法再靠一己之力把其他国家的崛起给压下去。
现在美国因为国力虽强,却也不能随便动手打仗,这不就跟以前的中国挺像的嘛?
但跟中国不同的是,美国这个霸权国家,现在对外说话就只会一个劲儿地诋毁那些刚冒头的“对手”。它这么做,就是想搅乱大家的判断,好让自己心里稍微舒坦点。